科举,寒门读书郎

左右颠倒

首页 >> 科举,寒门读书郎 >> 科举,寒门读书郎最新章节(目录)
大家在看穷鬼的上下两千年 开局土木堡,大明战神有点慌 凤临天下:一后千宠 大宋:我,软饭硬吃李清照 我,最强毒士,女帝直呼活阎王 三国江东霸主 再生缘:我的温柔暴君(全本+出版) 明朝伪君子 调教太平洋 我的公公叫康熙 
科举,寒门读书郎 左右颠倒 - 科举,寒门读书郎全文阅读 - 科举,寒门读书郎txt下载 - 科举,寒门读书郎最新章节 -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

第193章 生死题

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

谨身殿内,永兴帝扫视一周后不再多言。

近些年,他的身体愈发的差,朝中事宜多交由东宫处置。

说起来太子已经监国数载了,心中这般想着,永兴帝面上稍有烦躁表露。

若非殿试是国之大事,事关朝廷体面,他绝对没有动身过来的意思。

露了下脸,简单说几句,永兴帝就往皇极殿参加朝会。

大乾是三日一小朝,七日一大朝,皇帝大概率是视朝打瞌睡。

打瞌睡的原因也是奇葩,朝会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国家政务,决策重要事项,并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和建议。

但问题是来参加朝会的人太多了,小朝会就多达百来人。

大小九卿不算,六部五寺各衙署的主官和副手就不知要来多少。

每月的大朝会,更是要求在京五品及品阶以上的官员尽皆到场,皇极殿肯定是站不下,只能在大殿外举行。

人一多就避免不了七嘴八舌,根本就不是谈事的场合。

渐渐的朝会就变成了类似于公司汇报工作的早会,大家花两个时辰听完后,就跟没事人一样回衙门当值,完全没有丝毫意义。

而且古代的打工人还不同,他们完全是站着听领导训话,搁后世好歹有把椅子坐着。

李承平探头一看,身体力行的年轻官员还好,那些年纪稍大的朝官却都有些如丧高比的意思。

内阁首辅都讨不到位置坐,他们这些人也就只能熬着。

一想到往后自己也要经受这种磋磨,李承平嘴角挂的笑立马就垮了下来。

最烦参加这种毫无实质意义的会,更吸引李承平的其实是不定时的廷议。

廷议其实才是朝廷的最高决策讨论会。

相对于朝会来说,它没有固定时间,而且实际上取代了原本赋予朝会的职能。

在遇到国家大事时,由皇帝召集相关大臣进行商议和决策,一般是二三十人与会。

这样的议事方式才是目前看来,封建时代政务处理上最合理最高效的手段,毕竟,上百人各抒己见往往会坏事,效率还十分低下。

再说了,制定国策的时候,谁见过是很多人一同参与的。

往往都是三、五人在一个小房间里面开会,商议好就以诏书的形式发放到各个衙署去办。

绝没有大事大会的时候,大事小会才符合实际。

没给李承平多想的时候,这些朝中事宜都是他往后才会经历的,眼下更重要是让自己在殿试中出彩。

谨身殿内,虽然大部分官员都去上朝了,但仍留下一些人监考。

这些官员站立于殿中,几乎都身着绯袍,基本都是朝廷的重要大臣。

李承平在西安府的时,他所见到的最大官员怕就是陕西巡抚而已。

然而,在谨身殿里,每一个官员的威严和权势都远远超过了陕西巡抚。

倒不是说他们官位在陕西巡抚之上,在中枢和不在中枢,其中蕴含的东西有很多。

在外哪怕是权势滔天,只要天下事还在朝廷,还在皇帝,那管他是哪方大员,在朝廷眼里都是小卡拉。

别说六部堂官了,哪怕是让钱昀回京当个六部侍郎,他都得屁颠屁颠乐的往回跑。

京官就是京官,据赵琳所说,他入仕这么多年,还没发现过真正想外放的,那个不是梗着脖子往京城里面挤。

在一众官员中,除了李承平会试时的座师汪阁老。

李承平还发现了站在汪阁老身旁的是他乡试时的座师王明觉。

见李承平朝他望来,王明觉回以一个温和的笑脸。

他是真没想到这小子这么争气,本想让他那个前二十撑撑场子,谁能想到竟直接夺了魁首。

当初听到这个消息,他还傻乐,觉得是自己面子大,老丈人在意他。

可细细一想又觉得不真切,早几十年干嘛去了,以前怎么没发现他对自己这么好。

汪阁老同样按照顺序将目光锁定在李承平身上,嗯,与他想象中一样,年轻有活力,胆子还大。

这些新科贡士那个不是低下头来战战兢兢,惟有他敢于四处探看张望。

胆大却又不失谨慎,只看一眼绝不多看,倒是让人挑不出毛病。

心中忆起孙女的说辞,汪阁老眼眸又是一变,半闭着眼不再打量,跟入定一般,不知在想什么。

永兴帝离开后,就有考官举着策题,供一众贡士抄录。

随着外面传来几声清脆的鞭响,这是朝会开始的声音,同时考试也是正式开始。

殿试,又称“御试”、廷试或“廷对”,由皇帝亲自主持,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级。

尽管皇帝不在,但并不妨碍这些贡士们心里紧张。

明晃晃的大殿内,四周都有考官巡视,没有哪个人能全然把心态放平稳。

参加殿试的考生都是通过会试的贡士,心理素质已经很是抗打,目前还没出现有人怯场,慌中出错。

考生们只需要答对一道策问就可以了。

李承平很是镇定地看向眼前的考题,由于殿试只考策问一道题,所以这道题可谓是一题定生死。

如果答错了或者答得不好,很大概率会影响到自己的仕途。

他深吸一口气,让自己平静下来,开始认真阅读题目。

见李承平这么快稳下心神,聚精会神的看起题来,汪阁老轻咦一声不禁多瞅几眼。

这道策问题目很长,足有千字之多,单单通读下来就要不少时间,考生们若不静下心来仔细思考,一旦理解中断,会很耽误功夫。

永兴帝的问题有点多,问的也杂,让人头疼。

殿试的考察就是以时务策的方式,向已通过会试的士子来征求对社会紧要问题的看法和对策。

士子们需要在殿试策论中模拟臣子的话语方式,将其平日积累的经史素养与对时务的通达认识熔炼为器识,来对问题做出回应。

李承平对这道时务策的第一感受就是,很乱,感觉永兴帝是什么都想问,东拉西扯的让人不知从哪里作为切入点。

只见策题上写道。

制曰:“朕惟自古帝王之致治,其端固多,而其大不过曰道、曰法而已。是二端者,名义之攸在其有别乎?

......

其直述以对,毋泛骋浮辞而不切实用。朕将采而行之。”

殿试的这道时务策侧重点有很多,考察了以往李承平很少见识到的实际问题。

前朝殿试的题目李承平有过很深入的研究,其中以民生与经济、边海防、吏治为主旨的发策居多,这些问题往往与当时的社会情势相呼应。

永兴帝的这道题读起来驳杂,细细品味下,李承平不得不承认皇帝在认知层面很不简单。

皇帝对于现实问题的看法,简直可以用一针见血来说。

大乾如今的问题有很多,其中的吏治问题就已经到了迫切需要解决的时候。

乾初在吏治方面注重选贤用能,刑法严苛,以重典治吏。

对于这点,李承平觉得要以才德衡量之法,主张考课贵精。

这道时务策就是以“求贤用人”发策。

永兴帝感叹:“其有能者,委以心腹,多面从而志异。察之不详,而用太骤之过。”

意思是开国以来,对贤才孜孜以求,但总难见效,其还感叹识人难、用人难,提出官员选拔、考核与监督的问题。

李承平越往后看,越觉得永兴帝有些好笑。

果然,师父在小黑屋特训时说的话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道理。

殿试考察这些新科贡士,不是皇帝的主要目的,皇帝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。

这些挤压的朝事,都是他的心头患。

这些贡士有法子处理最好,如若没有好的法子,那他就挑一份自己最最中意的便是,反正怎么都不亏。

殿试这一场考到申时,一道题看似驳杂,让人无可下笔,但写起来后,李承平很快就有些忘乎所以,很是投入。

写着写着就写嗨了,好在是在稿纸上作答,还有更改的余地。

将脑海中的思绪全部理清之后,李承平再次闭上眼睛陷入沉思之中。

对于这次殿试的文章,他必须要慎重对待,毕竟这可是关系到他未来仕途。

这次殿试的题目主要考察的是吏治,也就是说需要考生们探讨如何制定合理的考核和监察制度。

此时此刻,考场内其他士子也都在埋头苦思着。

他们都深知这场殿试的重要性,每个人都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个好成绩。

在参加殿试之前,李承平曾花费大量时间磨练自己的策问能力。

虽然这道考题很长,但只要找到了重点,就能最大程度地回答出皇帝所提出的问题。
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殿试实际上考验的是士子是否能够提供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。

就拿这道吏治题来说,如果永兴帝只是简单地询问大家关于吏治问题的看法,那么士子们只需要从选拔提升、绩效考核以及监督问责等几个方面来思考并给出建议即可。

因为官场风气直接影响国家的稳定与繁荣,而治理国家的关键则在于吏治。

李承平坐在那里,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。

他的眼神专注而凝重,努力挖掘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。
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周围的考生们都已经开始动笔了,他们或奋笔疾书,或低头沉思,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专注和认真。

李承平依然静静地坐在那里,一动不动,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思绪里。

终于,李承平动了起来。

他轻轻地拿起一支墨笔,在考卷上缓缓地写起来。

李承平觉得殿试文章最最重要的便是不能顺着皇帝心意写,原因很简单,皇帝是找你解决问题的,不是让你给他拍马屁的。

朝中百官那么多人,可不缺阿谀奉承之人。

读书人信奉的是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,帮着皇帝整治和自己一样的牛马多少不合适。

但华夏是真的卷,李承平是真的不想给皇帝想办法,可架不住有人贱啊!

你不干不说,有的是人干人说。

皇帝想要整百官,加强皇权,李承平明明知道自己写了能拿高分,他总不能憋着不写吧!

所谓利益共同体从一开始就不存在。

李承平听了很多年的文官集团,但临到他体验见识过后,觉得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。

百官只在乎自己所关切的,别人似乎关他们什么事。

永兴帝问吏治,明朝张居正的考成法相较于现在的发展阶段很是先进。

李承平有意将这些加一些到对策之中,不过肯定不是照搬照抄,那样就太先进了。

事情考虑的太过全面反而不好,容易惹人质疑,不好把事情做绝。
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有的考生已经写完了整整一张纸,而李承平仍然保持着沉默。

然而,他的脸上并没有露出丝毫的紧张或焦虑之色。

考场中的气氛愈发肃穆庄重,监考的官员们个个神色严肃,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。

这些官员大多身居高位,他们的存在让整个考场弥漫着一股威严的气息。

许多考生在下笔时都显得有些战战兢兢,生怕写错一个字或答错一题。

太阳逐渐升高,阳光透过窗户洒进考场,照在了李承平的身上。

他的字迹工整,每一笔都显得格外有力。

随着笔尖的移动,李承平的思路越来越清晰,他的文字如流水般流畅自然。

他将自己的观点、见解和感悟逐一展现在纸上,展现出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。

“臣李承平对:察之不详而用太骤之过,天下之才,生之为难,成之为尤难……”

他沿用了《资治通鉴》中的观点:“才者,德之资也;德者,才之帅也。”

才德全尽者为圣人,才德俱无者为愚人,德胜才者为君子,才胜德者为小人。

李承平接下来又写,应量才德而授职,庸劣者黜退,无需杀戮;小人为祸,奸邪者除恶务尽;纯德君子多加历练。

李承平建议以经义治事的法子,“经义斋者,各治一经”,务“明体”之学。

后面就是一通巴拉巴拉,反正就是引经据典,向前辈讨法子来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。

低情商的说法就是,写的多,就是为了水。

高情商回答则是,方便陛下更直观的看待古今问题解决方案对比,让自己的论述更有据。

其实,李承平这么一通写下来已经有些直言不讳了,让身后观看之人有些怔然。

若李承平将视线移到正前方的汪阁老身上就能知道,有个不得了的人物正站在他身后,瞧他破题。

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
站内强推瑜伽老师花样多 男欢女爱 暗河长明 御女天下 离谱,谁家Alpha吃小蛋糕啊 年代1960:穿越南锣鼓巷, 坏蛋是怎样炼成的 虚空塔 花都太子 授徒万倍返还,为师从不藏私 神话版三国 猎艳谱群芳 不见上仙三百年 我的模拟长生路 剑道第一仙 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 直播算命太准,被全网警察关注了 少龙风流 她想咸鱼躺,非逼她造反 坏蛋是怎样炼成的2 
经典收藏名门艳旅 死囚营:杀敌亿万,我成神了! 同志,你的成分太复杂了 谍海孤雁 民国投机者 大明国师 带着某音去种田 都穿越了,带超级军火库不过分吧 重生刘宏,打造神圣大汉帝国 大明:五年狗县令,震惊朱屠夫 我的游戏通大明 藏国 大唐:纨绔皇子,被李二偷看日记 赘婿 大唐,我刚穿越,竟给我发媳妇 我朱由检留过学的,绝不吊死 百炼飞升录 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 凌皓秦雨欣 大明:开局我救了皇后 
最近更新【穿越】从琼崖府开始吞并 穿越冷兵器时代,却觉醒红警系统 亚特兰世霸世征途 时光越界之旅 权倾朝野,丞相又要纳妾了 人间摄政王,横压天上仙 废物皇子是毒士,叛出国门你哭啥 家父,汉景帝 三国季汉军师 三国演义白话诙谐版 南唐荣光:我李煜不止是词帝 华严经白话译文 古代做官到这份上,我也是服了! 穿越后得人族气运:重新封神 从废物少爷到领主战神 三国:我,曹昂,开局神武系统 大唐超时空:晋阳公主被我宠坏了 京玉家族的崛起 明末成崇祯我只想摆烂 都城一品神探 
科举,寒门读书郎 左右颠倒 - 科举,寒门读书郎txt下载 - 科举,寒门读书郎最新章节 - 科举,寒门读书郎全文阅读 -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